2025-04-08 17:53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陈宗沅 程晓雁 周而兴



四十春秋长卷   墨香绽放风华

——《福建乡土》创刊40周年情况综述

 

陈宗沅  程晓雁  周而兴

 

 

微信图片_20250408172703.jpg

福建乡土杂志(作者供图,下同)

《福建乡土》(原《闽南乡土》)是民盟福建省委会主管、主办的面向海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期刊,创办刊于1985年,国内统一刊号CN35-1056/D,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6-074X。办刊宗旨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循爱国主义的对外宣传方针,反映福建省改革开放的新成果,传播福建乡土文化,为本省的经济建设服务,为海内外读者服务。在海外宣传展现福建风情,传递侨乡经济建设信息,介绍八闽文化

 

    深入挖掘福建风土人情传承弘扬优秀历史文化

 

四十年来,我们深入学习贯彻福建省有关报刊管理与宣传工作要求精神,致力于向海内外广大读者展示福建丰富多彩的乡土人文习俗文化。

办刊伊始,创刊设立了“八闽古今”“人物述林”“茶经食谱”“文化纵横”“文苑拾掇”“风景名胜”“闽台古今”“海外华人”等栏目。得到许多老一辈文化名家胡风、萧乾、郭风、赵家欣、俞元桂、何为、郑朝宗、程力夫等给予关心与支持,他们热心撰写的文章陆续刊载于各期《福建乡土》上。

名家的文章以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福建的乡土风情和优秀传统文化,丰富了广大读者的文化视野。例如,《闽南乡土》1985年创刊号中郭风的《梅妃故里》文章,通过对梅妃传说的叙述以及对梅妃故里江东村的实地探访,展现了一个封建时代女性悲剧命运的缩影以及对这种命运的深切同情。郑朝宗《绝代佳人鼓浪屿》,让人们赏阅到厦门鼓浪屿的美景。胡风《台湾新文学之父赖和》,叙述了“台湾新文学之父”赖和对台湾新文学发展的贡献。

 福建乡土1.png   

《福建乡土》前身《闽南乡土》

1987年《闽南乡土》更名为《福建乡土》后的第1期中,俞元桂《福州——中国东南海疆的历史古城》,让人们领略了福州古城的风貌和历史名人的风采。《福建乡土》后续各期中刊载诸多文学名家有影响力的文章,如李芗浏《全唐诗中的福建风物》、林之雅《严羽与〈沧浪诗话〉》,则探讨了福建文学的影响力,展示了福建在文学历史中的地位;何为 《佳茗似佳人》叙述了福建茶文化历史悠久,茶品质优良,口感独特,深受人们喜爱;泉人《福建木偶戏述略》、黎声《福州开元寺的〈毗卢大藏〉》分别介绍了福建的传统艺术和宗教文化;黄金钟《朱熹与福建古代教育》讲述了福建教育的起源和发展;陈本亮《灿烂的宋代福建麻沙文化》展现了宋代福建的文化繁荣和商业发展;赵家欣《漫话辛亥革命》、魏家烈《 孙中山先生福州之行》,记录了辛亥革命事件与孙中山先生福州之行履迹;陈陶然《〈福建古代刻书〉与谢水顺》探讨了福建古代印刷技术的成就。刊载反映福建历史人文地理的作品还有:胡善美《王景弘,走向世界的航海家》展现了历史上闽人的航海精神;马卡丹《土楼:家园记忆》、苏文木《南靖土楼畅想》介绍了福建土楼的建筑文化的故事;陈章汉《闽都赋》、唐希《屏山:福州历史文化的摇篮》让我们了解了闽都福州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邹自振《闽剧源流与发展》讲述了闽剧的发展历史故事。

对重要闽籍人物,刊物还进行“跟踪报道”。例如纪念陈嘉庚先生,连续刊发了多篇文章:陈村牧《纪念陈嘉庚诞生110周年—缅怀陈嘉庚先生》、陈文藻《功盖橡胶王国》、白刃《回集美母校有感》等。又如回顾林则徐光辉一生的文章有:沙海《林则徐与梁章钜 》、潘祖常《林则徐如何倡导廉政》,以及吕江仁《回疆竹枝词——林则徐笔下的新疆风土画》等。

在众多的栏目中,“闽台古今”栏目独具特色。陈俊义《寻根之路纪游》,记者记叙了从台湾同胞的故乡闽南的一条河“晋江”的入海口溯流而上,沿着这条历史形成的“寻根”之路,采风问俗,寻幽览胜,拜访了陈、林、黄、李等诸多台湾姓族的祖居地,深感闽台关系的源远流长。陈俊义《闽台地缘“六说”》,描述闽台远古陆地相连,如今隔海相望的史实。作者根据神话传说、史籍记载和科学研究,总结归纳出“神话”说、“拆裂”说、“气脉”说、“冰期”说、“陆架”说、“血缘”说等六个方面,从不同侧面说明台湾确为“华夏古陆”的一部分。台湾宝岛的根,自古都在大陆。

 

    宣传福建经济建设信息,反映改革开放发展成就

 

《福建乡土》让海内外乡亲们在了解回顾福建乡土人文历史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新时代下的前进步伐,从而更加关心家乡的发展和建设。

例如在20世纪90年代前后,刊物通过“特区经济”“侨乡经济”“城乡漫笔”“海峡夜话”“企业之星”等栏目,把福建省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成就,特别是将厦门经济特区、闽南三角地区、沿海各开放城市经济建设突飞猛进的报道,奉献给海外读者,源源不断地向“三胞”宣传本省的投资软硬环境、各项投资优惠政策、三资企业的成功经验等等。如刊发的黄梦平、罗会明《开发闽南的宏伟蓝图》鹤鸣《厦门经济特区在腾飞》等文章,介绍以厦门经济特区为中心,以龙溪、晋江为两翼的闽南经济特点和发展的广阔前景介绍厦门经济特区建设所取得的可喜成绩,发生的深刻变化。《福州将加速改革开放》,介绍了福州在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发展外向型经济,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等方面提出的新构思和新设想。关于省会福州经济飞速发展的报道是本刊的一个重点,如《闽江口金三角经济圈曙光初露》《闽江两岸商潮涌动》等。

《福建乡土》中更有专门介绍闽台经济合作交流的重头文章,如《闽台经贸合作交流前景可期》《加强闽台经贸合作 推进福建新一轮创业》等。《福建开放九年》,是时任副省长的游德馨的访谈录,是对福建从1979年至1987年奋力前进的年的总结,展示了一幅催人奋进的改革开放全景。《三资企业和福建经济》,回顾了外资在福建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反映外商在福建投资更加踊跃的情况。

“城乡漫笔”“海峡夜话”“企业之星”等栏目,从各自的角度反映福建在改革开放中的巨大变化,反映了海外乡亲所关心的家乡故土的多姿多彩的经济生活。

《福建乡土》开辟了“人物专访”专栏,着重介绍福建省有关党政领导和著名专家学者以及社会活动家等人物。时任福建省委书记项南、福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袁启彤、华侨新闻界老前辈洪丝丝、物理化学家卢嘉锡、著名昆虫学家赵修复教授等等。

同时,刊物也结合本省民盟的实际工作,报道费孝通、钱伟长来闽活动的情况和他们对发展福建经济的独到见解,如“闽南三角地区科学技术开发研讨会”“宁德市1990-2000经济发展总体规划”论证会;报道由民盟福建省委组织的有全国12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的漳州市食品工业开发研讨会盛况,等等。

 

    拓展海外发行杂志渠道,扩大宣传影响

 

《福建乡土》筹办之初,就与海外的知名人士建立联系,并取得他们的支持。如新加坡华商总会会长、世界树胶协会副主席、陈嘉庚先生的侄儿陈共存;泰国南益树胶公司总经理李引桐;马来西亚永春联合会主席、雪兰莪中华大会堂会长邱祥炽;香港福建同乡会会长林诚致,均为本刊的创刊号题词。创刊以来,我们先后与海外的一些商会、福建同乡会、商贸中心、公司和华文报刊建立了联系,将刊物发行到港澳台,发行到日本、泰国、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例如《世界日报》《联合日报》《北美日报》等,先后刊载了本刊发表的文章100多篇;《北美日报》还以“《闽南乡土》传递乡讯,福建籍侨胞争相传阅”为题,详细报道了本刊在北美发行的情况和在当地华侨、华人、华裔心目中的地位。香港谢适之先生也赋诗表达收阅本刊时的心情,诗曰:“《乡土》唐山深系念,相思一曲慰情怀。”

福建乡土2.png

在对海外发行工作的开展中,我们特别注意对台湾的发行工作。办刊之初,“台湾当局”尚明令禁止台胞返回大陆探亲或旅游观光,我们就通过省、市对台办、台联、台盟、涉外宾馆和台湾渔民接待站,将刊物赠送给返闽的台胞。“台湾当局”放宽对大陆探亲、旅游和商贸的有关政策之后,我们先后与台湾的刊物《罗星塔》《福州月刊》建立了组稿和交换稿件等方面的联系,并参加他们在福建举行的有关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为了做好本刊对海外的发行工作,我们在厦门、漳州、泉州三市,以民盟市委会为依托,以该市委会宣传部的干部为主干,建立《福建乡土》(原《闽南乡土》)联络处。组成人员有厦门的唐世昌、陈耀宗,漳州的卢奕醒,泉州的林敬初、陈建通、沈玉水。各联络处除组稿、采访之外,主要是做本刊对海外发行的工作。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福建省与海外的联系越来越广泛,加之各有关外部门的大力支持,这就为本刊的对外发行工作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闽南乡土》创刊时,《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了这一消息。当时的全国侨联主席庄希泉和著名书法家虞愚给刊名题字,全国侨联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庄明理撰写了“发刊词”。还有许多领导为杂志撰稿,或接受我们采访。

办刊之初,编辑工作全由盟员兼职,编务人员利用业余时间,为盟的对外宣传工作尽心尽力。1985年8月中共福建省委统战部在给我们的信中说:“《闽南乡土》杂志在宣传党的对外开放政策,促进祖国统一,鼓励人们投身‘闽南三角地区’的开发和厦门经济特区的建设,以及发展旅游事业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1989年1月12日《人民日报》(海外版)第2版刊载了吴江的福建乡土一文。文章开头说:我早已想为《福建乡土》这类刊物写点文字了。难得福建的一些热心朋友为居住台湾和侨居海外的福建同胞办了这样一份传送故乡信息的刊物。

1990年9月,全国首届期刊展览在北京举行,展厅按省、自治区、直辖市排列,我们接福建省新闻出版局报刊处通知:《福建乡土》作为福建省八家有代表性的刊物之一,陈列在本省的中心展台。当时将刊物的办刊宗旨概括为四句话:展现福建风情,反映侨乡经济,传递家乡信息,介绍八闽文化。

1995年,《福建乡土》创刊10周年,《福建日报》《福州晚报》等报刊,分别报道刊发了创刊十周年这一消息。《福建侨报》6月11日刊登黄晨(副主编)署名文章《以弘扬爱国主义为——写在〈福建乡土〉创办十周年》,对本刊10年来所取得的成绩作了全面的评述。香港《大公报》1995年10月9日“介绍八闽文化为海外乡亲服务《福建乡土》创刊十年传递家乡信息遍全球”为题,介绍本刊在海外产生的影响。

1996年,《福建乡土》被中共中央宣传部列为“全国百家期刊阅览室”赠送的刊物之一。

 

    创办福建地方特色专刊,服务当地经济文化建设

 

为适应时代发展与经济建设工作需要,助力乡村振兴工作,上世纪 90开始,《福建乡土创设地方专刊,截至2024年底,已经出版印发的有:政和、邵武、泉州、蕉城、建阳、霞浦、闽菜、永安、福鼎、晋江、惠安、平潭、福清、厦门老字号、长汀、泉港、仙游等地专刊

各期地方专刊福建乡土杂志主管单位民盟福建省委会确定组稿计划,通过各方民盟组织牵头,积极协调宣传、统战、文旅、文联等单位共同策划,组织当地文化名家、作家、摄影家等参与创作过程。杂志印制采用全彩色、全铜版纸印刷,生动地展现当地的丰富多彩的乡土人文历史与新时代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

福建乡土2024年仙游专刊,受到中宣部质检中心福建分中心的审读好评。

(本文原载于福建乡土2025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