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 福建省作家协会联合采风团走进龙海旅游景区
龙海山水有情、作家翰墨无限。4月23-25日,由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马照南同志带领30位作家,走进龙海旅游景区开展采风活动。
采风选题会现场
在区情通报暨选题会上,漳州市龙海区政协主席洪海涛出席并讲话,区委常委、宣传部长黄典华主持会议,区领导郑亚能、吴敏燕、邱子路等参加会议。马照南对作家们开展釆风活动提出了要求。并在讲话中指出,千年龙海,襟江带海、风光秀美,不仅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更积淀着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是闽南文化与海洋文化交相辉映的魅力之城。各类景区,内涵丰富,特色鲜明。他要求作家们迈开双脚,走进优美景区,走进龙海的大街小巷、村落渔港,以敏锐的视角和生动的笔触,书写龙海的丰厚文脉、滨海风情,以及乡村振兴进程中的蓬勃生机,为“清新福建”文旅品牌增添更多鲜活的龙海印记 。省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陈毅达、陈本育参加了会议。
洪海涛主席等龙海区领导在采风选题会上
龙海地处九龙江出海口、厦门湾南岸,辖区总面积976平方公里,辖12个乡镇、街道,常住人口53万人,荣获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中国休闲食品名城、中国民间文化艺术(绘画)之乡、全省双拥模范城等称号。其主要特色:
马照南(上)、陈毅达(中)、陈本育(下)在采风选题会上
明代商港、海上丝路始发地。明代中后期,月港成为大航海时代的重要启航港与东西方商贸枢纽,与福州港、泉州港、厦门港并称福建历史上“四大商港”,留下7个码头遗址。近年来,龙海区开发后港古街,建设锦江书院、石码戏馆、龙海名人馆等地方艺术展示馆,融入夜演、夜宴、夜购、夜娱、夜宿等业态。
通江达海、厦漳同城枢纽地。龙海连漳接厦,辖区设有9个高速公路出口,形成厦漳同城半小时经济圈和生活圈,是东南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江海岸线长达290公里,拥有石码、后石、招银三大港区,建成万吨级以上深水码头17个,是福建省天然深水优良港湾。
黄典华部长(右一)陪同采风团走进旅游景区采风现场
产业聚势、创新创造新高地。龙海持续夯实载体平台,大力推进金龙客车产业园、万洋众创城、璟沃产业园等工业园区标准化和产业社区建设,聚力打造集冷能梯次利用、热电高效利用、绿色工业于一体的零碳产业园区。培育壮大健康食品、新能源、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
龙海区委常委、宣传部长黄典华(右)在采风途中
物华天宝、山海馈赠富庶地。龙海坐拥九龙江下游冲积平原,素有“鱼米花果之乡”美誉。近年来,积极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培育浮宫杨梅、江东鲈鱼、程溪金蝉等7项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和玉女番茄、珍珠芭乐、锯缘青蟹、沙漠玫瑰等名优产品。主动融入“海上福建”“海上漳州”建设大局,积极谋划海洋牧场等项目。
底蕴深厚、文脉绵长福泽地。龙海森林覆盖率58.52%,拥有“天然氧吧” ——双第华侨农场、亚洲最大的多肉植物园——仙人掌王国、国家滨海火山地质公园——距今2460多万年的牛头山古火山口、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埭美水上古村落、省内面积最大的红树林——九龙江口红树林。龙海既是“龙江风格”的发祥地,也是盛行于闽南和台湾、东南亚的歌仔戏发源地和戏窝,还是连战等台湾政要祖籍地和福建省重点侨乡。
陈元邦、唐颐、陈国发、景艳等作家围绕30个专题深入采访,并参观了双第华侨农场和鹭凯生态庄园项目。
在龙海采风期间,龙海区委书记叶毓专程看望了釆风团一行。龙海区党委、人大常委会、政府、政协有关负责同志参加了相关釆风活动。(陈本育/文;薛瑜婷/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