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01 15:17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闽台文化大辞典

       寿山石材的命名 不同产地和品种的石材命名的形成过程。福州市寿山乡的旗山、高山、猴柴磹山等连绵山峰中分散的矿脉中发现和开采的石材,统称为“寿山石”。石种命名随着历史、开采、出现地、石色、质地不同而不同。最早在宋梁克家的《三山志》中,简单以色定名,沿用至明代;清康熙年间(1662-1722),因新矿石不断发现、开采,高兆的《观石录》,将其分为水坑、山坑两大类,并分为神品、逸品、妙品;稍后毛奇龄的《后观石录》,分田坑、水坑、山坑三大类,计有40多种;乾隆年间(1736-1795)郑杰的《寿山石谱》,新增以产地、洞名命名的。20世纪30年代,龚纶、张俊勋、陈子奋等在有关寿山石论著中,逐渐确立以产地、洞名、色相等命名。计70多种。此后因新石材的开采和出现,又逐步增加品种石的命名,至今有100多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