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05 09:59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汪毅夫



·汪毅夫说两岸·

闽人周莘仲的两岸一家亲的故事

 

汪毅夫


 

周莘仲(1843—1892),名长庚,福建福州侯官县人。清同治壬戌(1862年)举人,1887—1889年任台湾彰化县学教谕。周莘仲“工诗,善四六文”,“勇于为义”,“爱士弥至,士有为人中伤者必以争诸长官无所惮。喜宾接士大夫,讲经济词章之学,闽中士大夫之名者至台,必主彰化。荒斋冷署,车马辐辏,台之南北,无不知周教谕矣”。

1888年秋,彰化发生施九缎“倡乱围城”事件。事危急矣,周莘仲“不谋于妻子,自城西隅缒而下”,对“倡乱围城”者大呼:“我周老师也。果畏死者无为乎来矣”,“极陈利害,辞色动厉,目光如炬”,并用缓兵之计,“三日为期,四日而林朝栋之师至,彰化之围以解”。此次事件,彰化知县李嘉棠的过激行为有以致之,事后又欲采取攻打二十四庄的过激行动。周莘仲“以平民无罪争诸统帅沈应奎,应奎付以二十四庄义民旗,卒以保护良民”。李嘉棠又向巡抚诬告周莘仲等人通匪,有长官知其冤且知祸将不测,为他备好赴京参加会试的文件。周莘仲乃弃官印抱诗稿登舟离台。

周莘仲离台时、离台后乃至逝世后,又发生一连串感人的故事。

 

离台时的故事:

1.“周莘仲以现任人员为民请命,激烈与当道争,其弃官如敝屣,临行囊空如洗。德功同蔡香邻山长鸠金三百元付之。其妻子,德功为之配船回家”。“鸠金三百元付之”故事的原委是,周莘仲离台时,彰化名士吴德功送金三百元。临行,周莘仲给彰化进士蔡香邻的信里说“吴汝能(即吴德功)送毛诗一部,不胜感激”。蔡进士阅信悟出,“毛诗一部”即“三百金”(毛诗即《诗经》,又称诗三百),蔡进士随即出资分担“三百金”。所以说是“德功同蔡香邻山长鸠金三百付之”。

2.周莘仲离台时,“方仓卒无舟,一老夫以渔艇来,问其姓名不答,甫移舟而缇骑(指追捕周莘仲的官军)至岸上矣”。

 

离台后的故事:

3.彰化乡亲“颂其德,索像谋为祠,长庚(即周莘仲)急移书止之。然卒保此一方之民者,一教谕也”。

4.周莘仲“公车两上报罢(即两次参加会试未得取中)。挂冠里居,与福州方朝元家澍,吟诗消遣”。方家澍即福州进士方雨亭,多次到过台湾,有一姐是台中雾峰林家媳妇。

 

逝世后的故事:

5.“公逝后,德功又与蔡香邻山长、施采生、陈捷华,向鹿港二十四庄鸠金数百,为其子娶妇”。这里所记施采生名藻修,彰化县学廪生,与周莘仲同案因“徇隐庇匪”被通缉,在台湾彰化、福建晋江两县知县掩护下,归返晋江故里居住。

6.周莘仲当年“弃官印抱诗稿登舟离台”,逝世后其诗稿由福州友人编、校出版,书名《周莘仲广文遗诗》,林纾撰《周莘仲广文遗诗•引》。广文是学官(教授、教谕、训导、学正)的別称。

上记周莘仲的“两岸一家亲”故事,满是义气和情感,相当感人。

(作者系全国台湾研究会会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