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毅夫说两岸·
林可胜教授的抗日事迹
汪毅夫
创建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并任创队总队长,这是林可胜教授的抗日勋绩之一。十余年前,我曾到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部旧址所在的贵州省贵阳市图云关参观,流连久之。
林可胜教授是福建厦门人。我在贵阳市档案馆庋藏的救护总队队员名册里看到,林可胜教授的籍贯记为“福建吾贯”,到职时间是“1937年11月”。吾贯又名五贯、鳌冠,地属海沧,而海沧旧属漳州海澄,今属厦门;1937年11月则是林可胜教授到汉口中国红十字会救护委员会任职的时间。林可胜教授早年留学英、美,1925年回国任北京协和医学院教授并曾主持院务。1937年11月主动要求到汉口中国红十字会救护委员会工作,任该救护委员会代总干事;后于1938年6月创建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并出任创队总队长。在救护委员会原有资源和人才的基础上,林可胜教授以其名望和人脉、医学造诣和医院管理经验,引进了各国医药救援资源和人才(包括援华药品、医疗器材和援华医疗队),并制定救护总队“具丰富情感、抱牺牲志愿、本博爱精神、献科学身手、作精密准备、求迅速效率、保伤病安全、增人类幸福”的八项原则,带出了一支实力雄厚的队伍。
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活跃于中国各战区,为战区军民提供医疗、防疫救护。林可胜教授曾派医疗队进驻八路军(十八集团军)、新四军的兵站医院、伤病员收容所,并提供药品和医疗器材。如,1940年5月,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第54医疗队奉派到八路军(十八集团军)驻地,为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延川二兵战医院建设灭虱站,开展“灭虱、治疥及环卫防疫等工作”。八路军(第十八集团军)为此给第54医疗队“崔队长(崔辉生)、潘付队长(潘熊敏)暨全队同志”写感谢信、送荣誉锦旗和“猪肉31斤”。
1941年11月4日,日军飞机在湖南常德上空,投下棉絮块和谷麦等物,常德立即暴发鼠疫。林可胜教授立即调派总队部检验医学指导员陈文贵带队赶赴常德。经尸体解剖、细菌学检查、动物实验以及调查取证,证实是日本侵略者进行灭绝人性的细菌战引起的败血性鼠疫。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及时扑灭鼠疫流行、及时报告和报道,引起国际舆论的重视。该队外籍医生、第二中队队长肯德当年写的《鼠疫横行在常德》在战后为审判日本战犯提供有力的罪证。
1942年5月,救护总队部派出医疗队常驻贵州省镇远县的“军政部第二俘虏收容所”(即“和平村”),进行医疗防疫工作。
1942年,林可胜教授参加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开创了他人生的又一项抗日勋绩。
附带言之,林可胜教授的父亲林文庆是厦门大学第二任校长,也是好人。
(作者系全国台湾研究会会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