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16 08:59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汪毅夫



·汪毅夫说两岸·

台籍著名音乐家江文也


汪毅夫

 

 

我在《厦门虎溪岩的台湾故事》提及“江文也后来是著名音乐家、中央音乐学院教授”。有台湾友人读后表示,江文也以工科男成为音乐大师很了不起,嘱我说说江文也的故事。

先说江文也的父辈江呈辉兄弟。 江呈辉(江蕴玉)是冮文也的大伯父,他以台北府学廪生的生员籍,从清光绪十五年福建乡试己丑恩科(1889年)胜出为举人(同榜的台湾举人还有黄宗鼎、萧云镛、陈元音、萧逢源、刘汶澄、李清琦、李向荣)。《台湾日日新报》 明治三 十五年(1902)10月12日报道:“江呈辉孝廉,基隆老名士也。乙未割台役,孝廉挈眷内渡,未几任连江县学教谕,官闲署冷,朝夕读书,絕不干预俗务,亦不作威”。据此,江呈辉离台内渡后曾任福建连江县学教谕(即县教育局长)。江文也的另一位伯父江蕴和(江保生),是厦门《全闽新日报》的“主干”。江文也的父亲江蕴鋆(江长生)也工诗文。江呈辉(江蕴玉)、江蕴和(江保生)、江蕴鋆(冮长生)都是厦门鼓浪屿菽庄吟社的“吟侣”即社友。

现在谈江文也的艺术生涯。江文也(1910—1983),祖籍福建永定,1910年6月11日出生于台湾台北,幼年随父在厦门生活,曾入厦门旭瀛书院就学。1923年赴日,从长野上田中学毕业后,考入东京武藏野高等工业学院电机科。课余参加学院小乐队和合唱团,并在东京上野音乐专门学校学习声乐和作曲。1932年毕业后,专攻音乐,师从日本著名作曲家山田耕作。曾先后在日本的哥伦比亚、胜利等唱片公司,以及东京宝琢电影制片厂担任歌唱和作曲工作。江文也在这一时期创作的作品有:管弦乐曲《白鹭的幻想》《盆踊为主题的交响组曲》《潮音》等,其管弦乐《台湾舞曲》,于1936年在柏林举行的第11届奥林匹克音乐比赛中获创作银牌奖。1938年4月,江文也离开日本返回祖国,受聘为北平师范大学音乐系教授。江文也回国之后创作的音乐作品(管弦乐《孔庙大晟乐章》《第二交响曲——北京》和舞剧《香妃传》等)增添了中国传统音乐的色彩。1949年以后,江文也任中央音乐学院教授,教学、创作都取得出色的成绩。但在1957年受到不公正待遇。获得平反后,又以极大的热忱创作了《木管三重奏》、《第四交响曲——纪念郑成功收复台湾三百周年》等中、大型作品。1983年,江文也病逝。

关于江文也的艺术成就,《台声》杂志(全国台联主办)1983年12月第6期《台湾音乐家江文也》(作者徐士家,中央音乐学院教授)有简洁而专业的评述,略谓:“江文也先生是我国著名台湾籍作曲家、老一辈音乐教育家。他从事音乐教育工作已经五十年,培养了许多学生,创作了大量音乐作品。据目前不完全统计,他的作品包括十二部大型管弦乐曲,一部钢琴协奏曲,五部舞剧,八部室内乐,十二部钢琴曲集,十二部歌曲集,四部宗教性作品,若干首合唱曲,并整理改编了台湾民歌一百余首等。他创作的品种之多、数量之大,在我国现代音乐史上是不多见的”。

(作者系全国台湾研究会会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