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12 10:57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汪毅夫



·汪毅夫说两岸·

从《窥园留草》谈乙未之役

 

汪毅夫


 

乙未之役是甲午之役的接续。1895年三月二十三日签订《马关条约》,是甲午之役结束、又是乙未之伇开始的时间点和标志事件。从1894年六月二十三日到1895年三月二十三日,甲午之役(中日战争)打了9个月;台湾军民抵抗日军入侵的乙未之役,从1895年三月二十三日至九月初三日,打了5个月又10天。也就是说,乙未之役将甲午之役(中日战争)延长了5个月又10天。

台湾进士许南英全程参加乙未之役,其诗词集《窥园留草》有乙未之役的历史留痕。

《窥园留草》书前的施序(台湾进士施士洁撰)说:“甲午中东之役(汪按,即甲午之役、中日战争),乙未廷旨割让台湾,仓葛大呼,王人不服,允白(汪按,允白即许南英)与吾党诸子,枕戈泣血,连接台帅,敌忾同仇而终于无效”;汪序(台湾进士汪春源撰)也说:“亡何割台祸起,时春源以公车谐阙,上书不报,君与台帅同仇戮力,赍志不酬,恝然为蹈海之举”;《窥园先生自订年谱》记:(乙未)“四月,先生率团练至阿里关,冒瘴得病。闻台北已失,连夜赶回台南。刘永福出海囗布防,命先生守台南。旧历九月初三日,日兵入台南,遍索先生。乡人匿之于城外田庄。初五日乡人以竹筏私送先生出安平港乘船内渡”;《窥园先生诗传》(许南英之子许地山撰)记:“乙未三月,中日合约签订。依约第二条,台湾及澎湖群岛都割归日本,台湾绅民反对无效”,“那时先生任筹防局统领,仍然屯兵番社附近各关隘”,“因为军饷被刘提走,先生便将私蓄现金尽数散给部下”,“台南被占领后,日人悬像遍索先生,乡人不得已乃于九月初五日送先生到安平港,渔人用竹筏载他上轮船”。

《窥园留草》收有记录乙未之役的诗词。譬如,《奉和实甫观察原韵》诗以“人杰”“国士无双”等语称誉易实甫。易实甫(易顺鼎)是湖南人,为两江总督刘坤一幕客。1895年五月以后,在“台省大小文武各官”纷纷奉旨离台的情形之下,为支援台湾军民的乙未之役,易实甫两次逆行入台。又如,《吊吴季篯参谋》吊唁的是乙未之役烈士吴彭年。诗之题注曰:“季篯名彭年,为刘渊帅(汪按,刘永福)幕客,往来公牍,多其手制,高谈雄辩,动惊四筵,公余之暇,不废吟咏。乙未夏五月,台北请援,渊帅遍阅诸将无可恃者,季篯毅然请行。领兵数营,至彰化八卦山遇贼,诸军不战自溃,季篯独麾七星旗队与贼决战。孤军无援,困于山上。中砲而死,呜呼壮哉”。又如,《无题》之第一首记“台帅”唐景崧、刘永福于乙未之役先后临阵脱逃的丑事:“请缨日记笔如椽,纸上谈兵是汝贤。急智刘锜能步武,北船去后又南航”。又如,《忆旧》词有“多谢安平渔父,盪双桨来相济”句,记许南英全程参加乙未之役后,于1895年九月初五日离台内渡的情形。

作者系全国台湾研究会会长,教授)